春耕:生動的研學課堂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anniversaryreport.com 發(fā)布時間: 2025-03-28 07:39 【字體:

  春分過去,江南已是一派春耕生產的勝景。與繁忙的生產場景相映成趣的是,一些中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田間地頭,或觀察新農人如何勞作,或親自體驗除草拔秧……的確,對于這些平日埋頭讀書的孩子們來說,忙碌的春耕不僅是普通的農事,更是生動的研學課堂。

  客觀而言,因為忙于學業(yè),現在的孩子們正經歷著某種“自然饑渴”。有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從未見過水稻抽穗,不少孩子認為棉花是樹上結的“白果”。這樣的調侃并非玩笑:有的孩子可以背誦大幾千個英語單詞,卻分不清麥苗和韭菜,能熟練解答數學難題卻搞不懂基本的莊稼生長原理——不知不覺中,一些沉浸在書山題海中的孩子失去了人類最基本的與土地對話的能力。

  因此,走進戶外、親近土地,是今天的中小學生們的必修課。

  必要性在哪里?聽聽一些帶隊老師的感慨:對于孩子們來說,走出書齋,融入大自然,觀賞春天勝景,呼吸到山野間新鮮的空氣,本身就對身心很有益處。基本的農事知識應該成為學生們的通識,親臨現場、實地體驗是通讀課本文字難以替代的?!爸挥猩钊胩镩g地頭,生物課本里的‘生態(tài)系統’才會化身為具象的蚯蚓松土、瓢蟲治蟲……”“只有在勞動中磨出繭子、走出血泡,才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分量?!?/p>

  是的,雖然我們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但讓孩子們獲得基本的農業(yè)知識的感知依然必要,因為了解現實的生存環(huán)境、懂得物力維艱是他們未來人生的精神養(yǎng)料。并且土地蘊涵著五千年的生命哲學:“清明下種,谷雨插秧”的節(jié)氣勞作,與“順天時,量地利”的古老智慧遙相呼應;智能溫室與二十四節(jié)氣歌其實是基本原理一致的文明傳承。也許,在這樣體驗研學中獲得的智慧就是孩子們生命綻放的種子。

  生動的課堂,就在司空見慣、近在咫尺的天地之間。親愛的老師們,只要有時間,就帶學生們去農村走走吧。當孩子們懂得蹲下來細心觀察一株秧苗的生長,當年輕一代能讀懂土地的語言,我們就可能真正找到了人才培育的密鑰。

 ?。ㄎ?朱永華)

信息來源: 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 范博洋
打印 收藏
相關閱讀

春耕:生動的研學課堂

33624475